普济方卷八十八 诸风门 中风
生存金丹卫生宝鉴方 治中风不语。半身不摄。肢节顽痹。痰涎上潮。咽噎不利。饮食不下。牙关禁闭。及解一切药鸩酒毒。发烧腹胀。大小便不利。胸膈痞满。上实下虚。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退劳病。诸药不治。无问老幼须眉妇东谈主。俱宜服之。
贯众 甘草 板蓝根 甜硝 乾姜各一两一作乾葛 冰片研 麝香研 青黛各三钱 牛黄研 生犀研 珠子末 薄荷各半两 川大黄一两半 辰砂四钱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桂三两 右为末。与研药一处搅匀。真金不怕火蜜同水浸。蒸饼为剂。每两作十丸。别以朱砂为衣。就湿真金箔四十张。为衣。腊月修合。磁器收贮。多年不坏。如疗风毒。茶清化下。解药毒。新冷水化下。汗后余热劳病。及赤子惊热。薄荷汤化下。已上并量病大小。加减用之。大有用。一方无贯众。
牛黄铁粉丹御药院方 治中风痰甚。精神昏愦。言语蹇涩。兄弟不随。诸药不效。服之神验。
牛黄 腻粉 朱砂研 麝香研 生犀末 脑子研 铅白霜 雄黄各一分 南星牛胆制 铁粉 川甜硝 东谈主参各半两 金箔 银箔大者各十片 右研细。真金不怕火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二丸。以薄荷汤化下。
红雪通中散出圣济总录
大青别研一两 硝石五斤煎药后下 丹砂别研半两 桑根白皮一两 羚羊角镑半两 苏枋木二两 栀子仁一十五枚 槐花一两 升麻一两半 淡竹叶一抓 诃黎勒一十五枚去核 大腹 槟榔各五枚锉 右别研丹砂、大青外。余并粗捣筛。用水一斗。浸一宿。煎至五升。去滓。入银石锅。即下硝石、丹砂、大青。不罢手搅。候沫尽即成红雪。置瓷器中。三日取出。捣罗为末。即用瓷瓶内盛。不得灰心。有中风疾者。及一切郁塞欠亨。临卧用温水调下二钱匕。赤子半钱匕。亦治伤寒。
附子汤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成语。
芍药 甘草炙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 白术各一两 防风去叉 防己各一两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东谈主参 黄芩去黑心 桂去粗皮 独活去芦头 芎?各一两 天雄炮裂去皮脐一枚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八分。去滓。空腹、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东谈主行五里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五灵脂丸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精神晦暗。行动纵缓。言语蹇涩。
五灵脂别为末 附子去皮脐炮裂 天麻各五两 白僵蚕生用 天南星生用 乌头去皮酒浸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三两 地龙去土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各五两 白附子生用二两 牛黄 冰片 麝香各三钱并细研 右为末。用醇酒五升。以五灵脂末。并入细面二两。同煎成膏。与众药杵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用葱白二寸。生姜一派细锉。酒一盏煎。临熟去滓。入薄荷汁小数。放温磨下。
神照散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昏塞。肢体不收。口眼?斜。
木香 白茯苓去黑皮 芎? 蒺藜子炒去角 东谈主参 独活去芦头 黄耆锉各一两一分 附子炮裂去皮脐 远志去心各三分 萆藌 茵芋各一两 栀子仁二两 右为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加至二钱三钱匕。空腹日午夜卧服。
苦参丸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风热未退。频服前汤。力不成攻。更服。(方见346页)
独活汤出圣济总录 治风中五脏。奄忽不成言。行动垂曳。皮肉□□裙痹。痛痒不知。
独活去芦头三两 防风去叉 芎? 白茯苓去黑皮 当归切焙 葛根 桂去粗皮各二两 细辛去苗叶 甘草炙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三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日午夜卧温服。若初得病自有汗。减麻黄。宿有滞气。加吴茱萸汤洗七遍。炒。二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乾呕加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哕加陈橘皮汤。浸去白二两。若胸中吸吸少气。加大枣去核十二枚。心下惊恐。加茯苓去黑皮一两。若热去生姜。加葛根。初得风不须加减。即依本方服。四五日以后。更视病虚实。或加针灸。
铁粉散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涎潮搐搦。口眼?斜。兄弟垂亸。及破感冒。沐浴时感冒。出产后中风等。
铁粉研四两 天麻一两 蝎梢炒一分 白僵蚕直者炒一两 白附子炮半两 乌头炮裂去皮脐 白花蛇酒浸去皮与骨炙各三分 桂去粗皮半两 麝香 冰片各一分 丹砂一两三味同细研 右当年八味。捣罗为末。以后三味。合研令匀。每服一钱匕。薄荷汁和酒调下。腊茶清亦得。如病势危险。研冰片、腻粉、薄荷、水调服。赤子惊风服半钱匕。
防风汤出圣惠方 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兄弟抽掣。发歇往复。昏塞涎潮。
防风去叉 羚羊角镑 赤箭 独活去芦头 当归切焙 麻黄去根节 桂去粗皮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各一两 前胡去芦头 甘草炙锉 秦艽去苗土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匕。以水一大盏。生姜半分切。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东谈主参顺气散又名通气驱风汤出直指方 治须眉妇东谈主血气病弱。虚风攻疰。肌体颤掉。肩背刺痛。兄弟拳挛。口眼?斜。半身不摄。头目旋晕。痰涎壅盛。言语蹇涩。行步高深。心怯气短。客风所凑。行动拘急。鼻塞头痛。脾胃不和。老友刺痛。胸膈不快。少力多困。精神不爽。不念念饮食。吐逆恶心。霍乱吐泻。胎前产后。然则气虚百病。都可治之服之。燕服调荣卫进食。去风通滞气。
天台乌药五两 桔梗去芦 川白芷 川芎 甘草炙 陈皮去白 白术各二两半 麻黄去根节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半 乾姜炮七钱半 东谈主参去芦半两 右细末每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煎八分。食前服。
感冒鼻塞头痛。葱白、薄荷、同煎。妇东谈主血气。当归煎。一方去白术、东谈主参。加僵蚕炒去丝嘴各一两。乾姜半两细末。生姜、薄荷、同煎。治习惯不顺。兄弟偏枯。流注经络。并湿毒进袭。腿膝挛痹。筋骨疾苦。大有功效。若用治气。去薄荷。增枣煎。名乌药顺气散。血虚生风。气痹之状。亦类中风。众东谈主呼曰中风。所谓热则生风。盖大纲之论。其实疾苦瘫痪。纵掣挛痹之证。因于血虚。气不流行者为多。间有起居不节。为贼风所中。亦必因虚而得。故治风以暖散中通为先。通则痰气不薰蒸。风亦餍足以摅散。小续命汤。古今治风良法也。但无通气药。不可独用。复以此药兼而治之。顺利必矣。一方无乾姜。用紫苏木瓜汤调末服。一方治闪挫身体。不成屈伸。温酒调下。一方治瘙痒抓成疮。薄荷煎服。一方每料加天麻一两。千里香五钱。燕服疏风通滞气。调荣卫。进饮食。
加减续命汤又名小续命汤出济生方 治中风不省东谈主事。渐觉半身不摄。口眼?斜。兄弟颤掉。言语蹇涩。肢体痿痹。情绪昏乱。头眼花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成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亦治脚气弱缓热久。服之瘥。有病风东谈主。每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预燕服不可缺。以防喑哑。
麻黄去根 东谈主参 黄芩 白芍药 川芎 甘草 防己 杏仁去皮尖炒 桂各二两 防风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脐有热者用白附子 右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不拘本事温服。取汗随东谈主虚实。与所中轻重也。
筋急拘挛。语迟脉弦。加薏苡仁治筋急。加东谈主参、黄芩、芍药。以避中寒。服后稍轻。再加当归全愈。脚气痹弱。不成转侧。跟魂不附体。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疼有热者。去附子。倍加秦艽。虚夸大便涩。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脏寒大便自为。去黄芩。加白术、附子。骨血冷痛者。加肉桂、附子。虚夸多惊者。加犀角。呕逆腹胀。东谈主参、半夏。自汗去麻黄。言语蹇涩。兄弟颤掉。加石菖蒲、竹沥。大便秘。胸中不快。加枳壳、大黄。气塞欠亨加千里香。有痰加南星数片。发渴加麦门冬、乾葛、瓜蒌根。身疼加秦艽。上气浮肿喘急。加防风、桑白皮。以上所加各一两。赤子慢惊。煎取药汁一盏。入生姜汁再煎一二沸。日三服。夜二服。夏间又有热者。减桂一半。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一两。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风虚加川芎一两。
一方。加木香、缩砂、独活各一两。川乌炮三分。亦效。牙关紧。用南星末半钱。冰片一字。频擦牙上。令热即自开。若便痢。产后失血。并老东谈主赤子。加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若或歌或哭。或笑语无所不足。用麻黄三两。东谈主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附子、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出。去麻黄、杏仁。加白术。若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若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若失音。加杏仁一两。
深师方、有白术。无杏仁。济急方、无川芎、杏仁。延年方、无防风。叶氏方、有羌活、川乌、当归。无防己。外台方、无防己。加石膏。忌猪肉、冷水、海藻、葱菜。
一方无枣煎。名防己汤。此方诸风通治。然有感受不同。法须兼服。一曰首风。因沐头而感。多汗恶风。来源风一日而病头痛。不可出。至日出则少愈。用熟附子一个。盐中分。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摩痛上。令药力行。二曰漏风。因醉而感。多汗少气。口乾而渴。近衣则身热如火。欲食则汗出如浴。骨节怠惰。用泽泻、白术各一两。麋衔半两。为末。每服二钱。酒饮任下。空腹。名麋衔汤。三曰内风。因房室而成。恶风多汗沾衣。口乾上渎。不成穷困。肢体尽疼。生附子、东谈主参各半两。茴香、茯苓、山药各一分。甘草、乾姜各三分。为散。每用四大钱。姜三片。少盐煎。食前。名附子汤。一方中风卒失音。浓煎桂末。三服效。
麻黄续命汤出拔萃方 治中风。不审六经之形证加减。虽治与不治无异也。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知暴中风邪。宜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中风无汗恶寒。
麻黄 防风 杏仁 依本方加一倍。宜针太阳经至阴出血。昆仑举躥。
小续命汤出拔萃方 中风有三。内经曰。东谈主之气。以世界之疾风名之。故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东谈主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壮岁之际无有也。若肥盛则间有之。亦形盛气衰。如斯治法。和脏腑。通经络。即是治风。然轻重有三。中血脉则口眼?斜。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中腑则肢废。中脏则人命危险。此三者治各不同。如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汤加减。及痚风汤治之。中腑内有便溺之断绝。宜三化汤。或局方中麻仁丸通利。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断绝。宜养血通气。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治之。中脏痰涎昏冒。宜至宝丹之类镇坠。若中血脉中腑之疾。初不宜用冰片、麝香、牛黄。为麝香治脾入肉。牛黄入肝治筋。冰片入肾治骨。恐引风深刻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又不不错概用大戟、芫花、甘遂。泻大便。损其阴血。真气愈虚。方列于后治风熏陶方。
麻黄去节 东谈主参去芦 黄芩去腐心 芍药 甘草炙 川芎 杏仁面炒去皮尖 防己 官桂各一两 防风一两半去芦头 附子炮去皮脐细锉半两 右除附子、杏仁、捣为粗末。后入二味令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一方有热者。加桂枝麻黄各用半两。黄芩加作二两。去附子。一册云。空乏者加茯神、远志。录验方、有白术。毋庸杏仁。济急方、无川芎、杏仁。延年方、无防风。昔有东谈主久患脚弱。服此六七剂乃愈。有风疹东谈主。天阴輙令服之。不错防喑痖。
附子续命汤出拔粹方 治中风无汗身凉。
附子加一倍 乾姜加二两 甘草加三两 宜针隐白穴。去太阴之贼也。此一证。太阴经中风也。
桂枝续命汤出拔粹方 治中风有汗恶风。
桂枝 芍药 杏仁 依本方加一倍。宜针风府。此二证太阳中风。
白虎续命汤出拔粹方 治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
石膏 知母一料中各加二两 甘草 依本方加一倍。
葛根续命汤出拔粹方 治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
葛根 桂枝 黄芩 依本方加一倍。宜针陷谷。刺厉兑。针陷谷者。去阳明之贼也。刺厉兑者。泻阳明之实也。此二证。阳明中风也。
羌活连翘续命汤出拔粹方 无此四证。六经有系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痹不仁。
小续命八两 羌活四两 连翘六两 右古之续命。污染无经。今立分经调养。又分各经针刺。别无不愈也。治法去厥阴之井大敦刺。以通其经少阳之经。绝骨灸以引其热。以此通经引热。是针灸同用。治法之大体也。
桂附续命汤 治中风有汗无热。
甘草 桂枝 附子 依本方加一倍。宜针太溪。此一证少阴经中风也。
续命汤又名西州续命汤 治中风入脏。四体不自知。口不成语。晦暗不知痛处。或筋脉拘急。中外疾苦。不得转侧。(方见420页)
大通青金丹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
金箔四十九片 丹砂别研 硫黄研 曾青二分螺髻者为上研 胡粉研 铅丹与曾青末紫石英末胡粉铅霜再同研 雄黄各三分与丹砂同研 紫石英研各一两 铅霜研一两 水银三分与硫黄结砂子研 右取一湖南烧药瓶子并盖。用六一泥固济。火熁令乾。先下金箔二十片。次下砂子。同研四味末。实按平。又下金箔二十片。次下曾青同研五味末。又实按令平。次又下金箔九片。始用盖子六一泥合。盖子只留缝一寸不泥合。用火法。并再捣罗出火毒。及再研法。并与前哨大通水银丸同。用槐胶浓煎汤。去滓。停令温。入面煮作稠糊。丸如梧桐子大。凡中风瘫痪风。兄弟挛急风。口面?斜风。癫癵风。狂风邪。并用温酒下五丸至七丸。空腹日午夜卧各一服。
薏苡仁汤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风势未退。服前汤数日未效。
萎蕤一两 石膏研二两半 生姜切焙三两 薏苡仁炒一两半 犀角镑半两 地骨皮 东谈主参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生用半两 乌梅去核二十枚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二两半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竹沥半合。白蜜小数。搅令匀。温服。病若热多。即食前冷服。若冷多。即食后暖服。如服苦参丸以此汤咽下。
麻黄汤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肢体弛缓。言语蹇涩。精神昏愦。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出沫焙三两 桂去粗皮半两 独活去芦头三钱 羚羊角镑三分 萎蕤切焙一两 葛根锉三两 防风去叉一两半 升麻一两半 石膏碎六两 甘草炙锉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东谈主行五里再服。用热生姜稀粥投。汗出慎外风。
犀角搜风丸出御药院方 治风下痰。解结顺气。
乾生姜 木香各半两 白茯苓去皮 车前子 木通各一两 青皮去白三两 陈皮去白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 牵毒头末四两 生犀角一两半镑屑 右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后。温生姜汤下。
乳香寻痛丸出危氏方 治中风。瘫痪不遂。兄弟亸曳。口眼?斜。或旋运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风。不省东谈主事。每服二十丸。黑豆淋酒下。风虚眩冒。项筋拘急。太阳穴疾苦。宜用生地黄汁调酒下。腰脚疼重。行步贫穷。筋脉挛促。俯仰不利。贼风所中。痛如锥刺。皮肤顽厚。麻痹不仁。或血脉不行。肌肉乾瘦。生葱酒下。或生葱茶亦可。风湿脚气。腿膝无力。或肿或疼。不成举步。两脚生疮。脓血浸渍。痒痛无时。愈而又发。温盐酒下。打扑闪肉。筋骨内损。依然多年。每遇天寒。时发疾苦。没药酒下。
乳香 川乌 没药 五灵脂 白胶香 地龙 白姜 半夏 五加皮 赤小豆各中分 右为末。糊丸。随证汤引如前。并空腹折。
桂附汤又名解语汤 治中风。精神昏闷。语声不出。(方见638页)
神异温风丹 治中风一切诸疾。
麻黄去根节择净生用五两 东谈主参 白术 乾姜炮各二两 茯神 附子炮去皮脐 白胶香别研 甘草炙各一两半 乳香别研 全蝎炒各一两 右将麻黄细锉。用水五升。熬去半。入蜜六两。又熬成膏。入前件药末。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下。日三服。
阴湿汤余居士选奇方 治一切中风自汗。淅淅恶风。翕翕发烧。呼吸少气。风湿风温。表实里虚。或表虚里实。腠理开痚。气谈羁系。虚汗冷汗。目黄身肿。小便不利。胸膈痞满。腰疼体痛。吐逆涎沫。
白术 白茯苓 苍术米泔浸 藿香叶去土 甘草炙 橘红 厚朴制 半夏各一两 附子六钱炮 生姜二两 右厚朴、半夏、生姜。一处捣作饼子。焙乾。同众药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二盏。姜十片。煎至一盏。不拘本事。
麻黄汤 治中习惯逆。满闷短气。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石膏四两碎绵裹 杏仁五十枚去双仁及皮尖碎 东谈主参三两 半夏一两洗 乾姜五两 防风 茯苓各四两 桂心三两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服。忌海藻、生葱、羊肉、饧糖、菜。
大通水银丸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
水银 铅丹研 丹砂研 胡粉研 铅霜别研候药成入 雄黄研 硫黄先以铫子销閒熟帛滤入水银柳杖子急搅结沙子捣研细 硇砂以水银硫黄雄黄丹砂同研 曾青各一两别研次以曾青铅丹胡粉同研 右先将水银、沙子、雄黄、丹砂、硇砂。入湖南瓶子中。实筑。次下曾青、铅丹、胡粉、实筑。用盖子盖讫。使六一泥固济。留缝一寸。不泥合。火炙令乾。先用文火养一昼夜。后用武火。从午时烧至申时。通赤。缝中有烟焰。药气起。即抽火向后。急泥合缝。用筛了净灰。盖窨瓶子后。至畴昔冷即开。取药出捣罗。下用筛了湿净沙土摊开。上以抄纸三重衬。置药在上。上更以三重抄纸盖。细匀洒湿。上以盆合盖。经三昼夜。逐日微洒。日满取药。再入钵。与铅霜一味。同研细。用烂蒸青州大枣。取肉研如膏。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两丸。用豆淋酒下。空腹午时夜卧服。得汗出。慎外风。未汗。用热生姜稀粥投。汗出即瘥。
附子补汤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服前汤后服。(案:前哨系葛根汤。非大通水银丸。)
附子炮裂去皮脐 石膏碎 乾姜炮各一两半 桂去粗皮一两 犀角镑一两 地骨皮二两 白术二两 独活去芦头 芎?各二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温服。三服后。用热生姜稀粥投。以厚衣覆令汗出。汗不啻。以牡蛎粉粉身。觉热壅即痚服。病势损不必尽剂。服此二药未效。宜服薏苡仁汤。(案:薏苡仁汤。圣济总录原书即载在本方后)
青金丹出御药院方 治中风不省。痰涎壅滞。在咽嗌间如拽锯声。连服三两丸。或吐或利后。精神出即醒。
腻粉 粉霜各一两 滑石为末三钱 水银锡结沙子一两 半夏汤洗过生姜汁浸为末三钱 青黛二钱 脑子 续随子去皮研一百二十个 麝香各一钱 右为末。同研令匀。水丸如榛子大。每服三两丸。煎葱白汤下。或薄荷汤化亦得。
大星附汤又名星附散出医方大成 中风虽能言。口不?斜。而兄弟亸曳。脉浮泛而数。风中肺也。盖风中肺。则口眼?斜。风中腑则肢体废。风中脏则人命危。凡风中腑。痰涎昏冒。牵掣不遂。宜此方。
天南星 半夏二味切姜汁浸 黑附子 白附子 川乌并生去皮 僵蚕 东谈主参 白茯苓 没药研各中分 右口□父咀。每服二钱。水酒各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并进得汗为愈。鹿本姜七片煎。
防风汤又名防己汤 治证同前。(方见149页)
水银丸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仆地。口眼?斜。涎潮语涩。兄弟不随。及非时胸膈痰涎。
水银一两 腊茶末半两 青州枣十枚煮取肉 右将枣肉。先同水银研令星尽。然后入腊茶末。一处研匀。旋滴糯米饮。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温酒下。不计本事磨下。
防风汤出阵势方 治中风内虚。脚弱语蹇。
石斛一两半 乾地黄 杜仲 丹参各一两一分 防风 川芎 麦门冬 桂心 川独活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半。枣二枚。同煎八分。去滓温服。
金箔丸出旅店备要 治中风语涩。口吐涎。头目昏。项强直。口眼?。及治痰饮肠鸣。清膈利涎。痚风羁系。
金箔五十片 天南星炮 半夏黡各一两 白附子炮二两 雄黄研飞半两 牛黄研 朱砂研飞各半两 东谈主各半两 犀角屑一分 右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生姜汤下十五丸。急病竹沥下。
茯苓汤 治中风入腹。心下如刺不得卧。或在胁下。动弹无常。腹满短气。惙惙欲死。此病或中虚冷。或素有宿食。食饮不用。或素习惯在内。今得他邪。往干腑脏。故成此病。
茯苓二两 芎? 乾姜 芍药 白术 当归 东谈主参各一两 枳实三分炙 甘草炙一两 右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日三服。若病剧者。可相去东谈主行五里顷一服。胸中有气。可加东谈主参二两。服一剂不瘥。不外两剂。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大鲊。
牛黄丸出圣济总录 治中急风。涎潮昏塞。不省东谈主事。口眼?斜。兄弟亸曳。抽掣麻痹。筋脉拘急。皮肤不仁。
牛黄别研 天南星捣罗为末内牛胆中阴乾者各一两 白附子生用半两 天麻三分 天雄炮裂去皮脐一分 迟疑花醋拌炒半两 乌头炮裂去皮脐一两 犀角镑一两 右除研外。捣罗为末。拌匀。真金不怕火蜜为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或二丸。温薄荷当然汁化下。不计本事。
羌活汤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身体疾苦。行动缓弱不遂。
羌活去芦头半两 葛根三分 甘草炙一分 乾熟地黄焙三分 桂去粗皮一分 芍药半两 麻黄去根节三分 黄耆半两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良久温服。服讫。衣被覆取微汗为度。
雄朱丹出和剂方 治中风涎潮。咽膈作声。眼花不开。口眼?斜。兄弟不遂。应是一切风疾。并宜服之。
雄黄研 朱砂研 冰片研 麝香研各一钱 白附子生 天南星洗生 白僵蚕去丝嘴生 乌蛇去皮骨生各半两 右除研外。余都为末。真金不怕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如中风涎潮。牙关不开。先用大蒜一瓣捣烂。涂在两牙关外腮上。次用豆淋酒化一丸。揩牙龂上即开。续用薄荷酒化下一两丸。如丈夫习惯。妇东谈主血风。牙关环节者。只用豆淋酒化药。揩牙齿上即开。如头风眼花暗风眼黑欲倒者。急嚼一两丸。用薄荷酒下。
八味顺气散出济生方 治中风。亦当间服此药。中气者尤得其宜。
白术 白茯苓去皮 青皮去白 香白芷 陈皮去白 东谈主参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天台乌药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本事。可加生南星、木香。仍以酒化苏合香丸兼服。苏沈良方谓苏合香丸只宜东谈主参汤。不然白汤嚼。如古方用酒多不效。然愚谓恐东谈主之脏腑有不宜酒者。古方未间服。有风之东谈主。先宜服此。次进治风药。
疗风饮子
羌活三两 桂心半两 东谈主参一两 蜀升麻 茯神 防风 生姜和皮切 生犀角屑各二两 右切。以水一大升。煮取二大合。分温三服。如热下竹沥一盏。忌生葱鲊。
七宝丸出御药院方 治中风。不计缓急。涎潮冒闷。不知东谈主事。
丹砂 牛黄 水银 冰片 腻粉 麝香以上并细研各一分 金箔大者二十一派与药末同研 右再同研。令水银星尽。用蒸枣肉。丸如梧桐子大。病轻者。每服十丸。重者二十丸。温水化破服。利下涎须服珍视药。日后时服慢治风药。治中风涎潮不下。精神昏愦。不省东谈主事者。用薄荷汤磨下。
雄黄半夏丸出圣济总录 治五脏内虚。中风昏冒。涎潮气壅。
雄黄研飞过一两 丹砂研一两 腻粉研一分 麝香研一分 半夏汤浸七遍去滑焙三分为末 牛黄研一钱 天竺黄研一分 右研极细。用生姜当然汁。调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粒。食后临卧。生姜汤下。如要行习惯。空腹折二粒。甚效。
银粉丸出御药院方 治中风。痰涎不得下。精神昏塞。不省东谈主事。
水银二两锡结沙子另研 突中煤 牛黄研各半两 麝香另研 蝎梢各一两 天南星四两牛乳拌匀湿炒 白附子生姜汁拌匀炒取二两 右除别研外。为细末后。同研令匀。真金不怕火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汤化下。如大便不利。薄荷汤调腻粉半钱匕下。赤子服量虚实。服如豆大一二丸。
桃溪回阳丹出简易方 治卒狂风中气中。瘫痪兄弟不遂。言语蹇涩。口眼?斜。筋脉挛急。半身不举。不省东谈主事。
川乌洗 草乌各三两洗 地龙洗 五灵脂洗 南星洗各一两 脑子 麝香各小数 右日乾细末。蜜丸鸡头子大。初服半丸。渐加小丸至大丸。姜汁磨化。温酒先嚼薄荷。日午夜卧服。瘫痪不成行。服三十丸必愈。如中风不软。只口眼?斜。服二三丸效。
红龙散出三因方 治一切中风。前开关窍。不致枯废。服而后服治风之药。
朱砂别研 五灵脂各一两半 全蝎半两 茯神 萆藌各一两 脑子别研 麝香别研各半钱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或煎荆芥薄荷汤服。次服神异温风丹。
十二味浩气散出朱氏集验方 治风中气中。
陈皮 半夏 厚朴 藿香 甘草 东谈主参二钱半 茯苓 白术 石菖蒲 木香 远志 薏苡仁各半两 右除东谈主参外。余药各半两。口□父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通心辰砂丸出旅店备要 治一切风涎潮发。以至狂语。状若心风。只服此药方。
朱砂半两研 冰片半两 硇砂半两研明者 黄丹炒一钱 白芥子微炒取末一两 半夏汤洗取末半两 天南星炮取末半两 右研匀。面糊丸。如绿豆大。更研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同铁粉、牛黄丸、共服。
口□畜鼻夺命散出德生堂方 治中风不省东谈主事。口眼?斜。痰涎羁系。半身偏废。及卒中风癵。即阴证伤寒。手指青冷。诸般眼疾暴发者。悉能治之。
蔓荆叶 石菖蒲 谷精草 东平薄荷各四钱 芎?二钱半 藜芦二钱 细辛二钱半 右为细末。先令患者吃葱茶一盏。后噙水在口。却用手捻药末。些小口□畜入鼻内。如手不可动。以苇管吹入。即时痰唾涕喷。随时奏效。如三次吹药不涕喷。其病难治。以顺气之药。服之为妙。
分涎散出御药院方 治中风涎潮。作声不得出。口噤。兄弟搐搦。(方见207页)
薏苡仁汤出圣济总录 治中风。肢体缓纵。精神空乏。言语蹇涩。
薏苡仁炒五两 萎蕤切焙三两 犀角镑二两 茯神去木三两 乌梅去核七枚 麦门冬去心焙三合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入竹沥白蜜各小数。再煎三五沸。食后日午夜卧各一服。
附子汤又名附子散出医方大成 治五脏中风挟寒。兄弟不仁。口面?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环节。不成动弹。
附子炮去皮脐 桂心各半两 细辛去苗 防风去叉 东谈主参 乾姜炮各六钱 右锉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或为末。酒调二钱服。亦可。
青龙汤 治中风。发三春。脉浮短者多凶。大而长可疗。
甘草一两炙 生姜 大枣二十枚擘 麻黄二两去节 桂心七钱 芍药各二两 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再服初服。覆取汗后即止。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三阳汤 治中风。发三夏。脉沈紧。恶寒不汗烦。
当归一两 生姜二两 甘草炙五分 麻黄五两去节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并双仁碎为用 石膏二两碎绵裹 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再服。忌海藻、菘菜等物。
扶金汤 治中风。发三秋。脉浮大而洪长。
葛根三两 独活二两 附子一两炮四破 石膏二两碎绵裹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九合。日三夜一。忌猪肉、冷水等物。
温脾汤 治中风。发三冬。脉浮大者。
芎?二两 石膏四两碎绵裹 甘草炙四分 黄芩三两 杏仁十四枚去皮尖双仁碎 麻黄六分去节 蜀椒二分去汗 防风四分 桂心五分 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五虎汤出卫生家宝方 治中风亸曳。目睛上视。牙关环节。涎盛昏塞。不省东谈主事。
南星 草乌 川乌并炮去皮 半夏炮七次 皂角去皮弦子炙 右口□父咀中分。每服三大钱。水二盏。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以时。口噤灌下。余居士选奇方云。草乌川乌。并不去皮尖。
二香三建汤出医方大成 治须眉妇东谈主。中风虚极。言语蹇涩。六腑俱细小。舌强不语。痰涎并多。精神如痴。兄弟偏废。不成举运。此等证候。不可攻风。止可扶虚。
天雄去皮生用 附子去皮生用 川乌生去皮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半两 千里香旋磨水入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前。
胜金丸又名朱砂丸出简易方 治中风忽然昏若醉。形骸昏闷。行动不收。涎潮于上膈。气闭欠亨。
生薄荷半两 猪牙皂角二两捶碎水一升二味一处并捣取汁慢火熬成膏 瓜蒂末一两 藜芦末一两 朱砂半两研 右将朱砂半两。与二味研匀。用膏子搜和丸。如龙眼大。以余朱砂为衣。温酒化下一丸。甚者二丸。以吐为度。得吐即醒。不醒者不可治。必用方论中风无吐法。引金虎碧霞为戒。且如卒暴涎生。声如引锯。牙关环节。气闭不行。汤药不成入。命在一刹。执以无吐法可乎。但欠妥用银粉药。恐损脾。坏东谈主行动耳。
荆沥汤出圣济总录 治初得中风。行动不收。心神昏愦。眼不识东谈主。不成言语。先服。
荆沥 竹沥 生葛汁各一升 生姜汁三合 右和匀。去滓。瓷器中煎三五沸。每服二盏。平旦、日午、晡时、夜卧、各一服。服讫觉四体有异。以次更服后防风汤。
次服防风汤出圣济总录
防风去叉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各三钱(分) 杏仁汤浸去皮尖并双仁炒 芎? 防己 东谈主参 附子炮裂去皮脐 芍药 黄芩去黑心 桂去粗皮 甘草各半两炙 石膏研碎各三两 羚羊角镑一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更入竹沥、葛汁、各小数。再煎三五沸。温服。日二夜一。觉减损。更服后防己竹沥汤。
次服防己竹沥汤出圣济总录
防己锉一两 防风去叉 升麻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 桂去粗皮 芎? 独活去芦头 羚羊角镑各三两一方无独活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更入竹沥一合。再煎三五沸。温服。日二夜一。兄弟逆冷。加生姜三两。白术二两。风若未除。更服后防风独活汤。
次服防风独活汤出圣济总录
防风去叉 独活去芦头 秦艽去苗土 黄耆 芍药 东谈主参 茯神去木 白术锉炒 芎? 山茱萸 薯蓣 天门冬去心焙 桂去粗皮 羚羊角镑 升麻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甘草炙 丹参 五加皮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 石斛去根 地骨皮 远志去心各四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附子炮裂去皮脐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各三两 石膏碎六两 甘菊花半开者一升微炒 薏苡仁一升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 熟乾地黄焙六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腹日午夜卧各温服。如觉心膈虚烦。满闷。气喘面赤。即与前四味荆沥汤相间服佳。又用竹根竹叶细切。煮浓汁。去滓。代水煎防风汤尤良。一方治偏风。半身不摄。肌肉偏枯者。加防己二两。可再服本类荆沥汤。
小竹沥汤出医方大成 治中风涎潮。言语昏塞。行动缓纵不收。
秦艽去苗土锉 防风去芦头锉 附子炮去皮脐 独活锉各一分 右水四盏。煎二盏。入生地黄汁、竹沥、合半盏。煎三五沸。去滓。分四服。不拘时热服。病去以他药援手。未知再作。
羌活汤出仁存方 治中风昏厥。恶风自汗。或身体不仁。兼湿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
羌活 附子炮 白术 甘草 右中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雄附醒风汤出医方大成 治中风涎潮。牙关环节。不省东谈主事。
附子一个 天雄一个各一两 蝎梢半两 南星一个一两重与雄附并生用去皮脐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七片。煎七分服。不拘时服。
三化汤出拔粹方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断绝。复以三化汤导之。
厚朴姜制 大黄 枳实 羌活 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竟日服之。以微利为度。无时。法曰。行动不举。俗曰瘫痪。故内经谓太过。则令东谈主行动不举。又曰。土太过则敦阜。阜高也。赤诚也。既厚而又高。则令恶臭。此真所谓膏粱之疾。非肝肾经虚。何故明之。经所谓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行动不举。王注曰。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多余。则为痿易。易为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其治则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或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脾虚则毋庸也。经所谓土不足则卑陷。卑、下也。陷、坑也。故脾病行动毋庸。行动都禀气于胃。而不成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受也。今脾不成与胃行其津液。行动不得禀水谷气。日以衰。脉谈不利。筋骨肌肉。都无气以生。故毋庸焉。其治可大补十全散。加减四物。去邪留正。
桂枝汤 治中风。身体烦疼。恶寒而自汗出。头强痛急。
桂心五两 生姜八两 甘草二两炙 葛根八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温服取汁。忌生葱、海藻、菘菜。
本站仅提供存储就业,统共履行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履行,请点击举报。